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广州血液中心:弘扬雷锋精神,他们都是新时代的追“锋”人

时间:2025-03-04来源:广州血液中心作者:广州血液中心

       62年过去,雷锋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它蕴藏在挽起袖口露出的针痕里,奔涌在连接生命的血袋中,凝结成无数人沉默却炽热的“举手之劳”。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丁雅倩(上图)
       第一次献血时,丁雅倩心里有些紧张。当看到殷红的血液缓缓流入储血袋,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她心中油然而生。后来,她再次献血时已轻车熟路。从初次献血时的青涩,到如今的坚定从容,丁雅倩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她常说:“每一滴热血都是一颗火种,汇聚起来就能照亮生命的暗夜。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愿做永不熄灭的星火。”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麻醉科陈景晖医生(下图)
       作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麻醉科医生,陈景晖深知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意义。此前因体重不达标无法献血,体重终于符合献血标准后,他立即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医生忍俊不禁。第一次献血他便挑战400mL,然而采血时出血很慢,看到护士反复调整针头位置,他灵机一动,提出:“要不我躺下来试试?” 可没想到,这一试却引发了一场误会,全院传开了 “陈医生献血晕倒要输血” 的段子。直到他举着献血证在科室辟谣:“我可是麻醉医生,晕血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这次乌龙事件不但没有让陈医生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献血热情。截至目前,陈医生累计献血17次。他总是说:“科学证明,适度献血有利于各器官系统的健康,包括造血系统 。” 

广州血液中心 欧阳医生
       2004 年,19岁的欧阳医生错过了校园献血车,一番波折终于成功献了血;2006年,她与未来的先生相遇,和对方一起去完成了"热血认证";2009 年,她首次参与策划了"情人节献血活动"。当采血椅上坐满成双成对的情侣,她感叹:"情人节的玫瑰,开在每一袋热血里。"
       2019年生日,度过生育康复期的她再次与丈夫并肩献血:"我健康,我献血,能坚持20 年献血,说明我的身体还很年轻。"目前欧阳医生献全血10次共计3400mL,单采血小板2治疗量单位,已获得《广州市无偿献血优待证(C)》。
       从青涩学生到资深医者,从独自奉献到夫妻同行,欧阳医生用20年时光诠释:真正的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强健,更是用爱温暖他人的勇气。

广州市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 吴言东队长
       1999年6月26日,是吴言东队长铭记在心的日子,25岁的他首次完成无偿献血,从此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24年间,这份坚持化作一串震撼的数字:累计献血315次,总献血量124800mL,其中全血17次共5600mL,成分血298次共596个治疗单位。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也已获得《广州市无偿献血优待证(A)》。
       更让吴队长感到骄傲的是,家人在他的影响下陆续加入献血队伍:儿子献血58次,女儿献血31次。吴队长感慨地说:“2023年3月28日,我们四口之家并肩坐在采血椅上,那个画面成为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全家福’。” 如今,吴队长的"家庭血库"已拯救了无数生命,爱心接力仍在继续,愿更多人加入这场温暖的长跑。

广州巴士集团有限公司电车分公司 陈智勇
       读书时期,陈先生就一直怀揣着献血的想法,无奈总是被各种事情耽搁。直到今年,他才终于达成了学生时代未了的心愿。
       第一次献血的过程有些小插曲,陈先生打算通过 “广州献血” 服务号预约成分血,然而,由于技术方面的问题,预约流程一直不顺利,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血液中心的医生耐心地指导陈先生完成账号绑定,还细致地讲解了成分血捐献的流程,最后陈先生顺利完成了首次献血。第一次献血的经历,让陈先生感慨万千。他表示,以后会和家人一起来献血。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为社会贡献一份温暖的力量。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 李辉律师
       读研期间,李辉偶然路过献血车,突发奇想:“自己还不知道是什么血型,何不用血型检测为青春留个印记?”就这样,李辉第一次走进了献血车。
       此后,从校园步入职场,李律师一直坚持献血。截至目前,他一共献血10次。其中最铭记于心的一次,是和女友一起献血,并成功领取了情侣献血纪念章。他说:“这枚纪念章,比任何礼物都珍贵。当我们的热血在他人体内流淌,那便是最浪漫的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