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供需矛盾是全球输血领域的重要挑战,而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adverse donor reactions,ADRs)是阻碍献血者再次参与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在喀麦隆巴富萨姆地区医院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实验性研究,旨在探讨出血时长与献血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记录了献血者的基本信息、献血史及献血前后的生命体征。献血者被分为咨询组和未咨询组,咨询组在献血前进行关于献血安全/不适、血液检测及献血流程的详细对话,而未咨询组则直接进入采血室。献血过程中,研究者密切关注献血者的反应,记录任何不适症状。
在252名参与本研究的献血者中,有13.9%(35/252)出现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以重复穿刺血肿最常见,占36.1%),全身性反应以头晕为主(28.57%)。出血时长超过10分钟的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28.9%)显著高于出血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献血者(10.6%),且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此外,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及献血量等因素与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性。然而,是否接受献血前咨询对ADRs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816)。
优化采血流程(如控制出血时间、提升操作技术)可减少ADRs,从而提高献血者保留率,缓解血液供应短缺问题。未来应优先配置辅助静脉定位设备,并加强对采血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翻译:陈锦艳 广州血液中心
校对:欧阳剑 广州血液中心
Evaluation of bleed duration and adverse donor reactions during the blood donation process
PMID: 40228798
DOI: 10.1111/vox.7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