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输血传播疟疾相关的献血者实验室检测

时间:2025-07-07来源:广州血液中心作者:翻译:廖峭 校对:欧阳剑

输血传播疟疾(TTM)是一种罕见但可能致命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非疟疾流行地区。它通常由来自疟疾流行地区的献血者引起,这些献血者可能携带无症状的疟原虫感染。为了保障输血安全,采供血机构除了采用了抗体检测(EIA)和PCR检测方法,同样也采取了献血前的献血者征询,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详情如下:

1.抗体检测(EIA):

  • 原理:检测献血者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疟原虫的抗体。
  • 优点:适合高通量检测,速度快。
  • 局限性:欧洲许多国家依赖抗体检测作为主要防控手段,但假阴性率较高,尤其无法可靠识别慢性无症状感染者,容易漏检。

2.PCR检测:

  • 原理:通过检测疟原虫的DNA来识别感染。
  • 优点:比抗体检测更灵敏,能检出低浓度的疟原虫(PCR检测灵敏度:1000–10,000个寄生虫/mL)。
  • 局限性:需要新鲜样本,储存时间较长的样本可能失效。

3.传统献血者问卷调查防控策略:

当前许多国家依赖献血者问卷调查来识别高风险人群,但问卷可能因献血者记忆不准确或刻意隐瞒信息而失效。研究同样发现有少数献血者最近一次暴露时间距献血已超过3年,即超出了许多采供血机构当前筛查问题所涵盖的3年时间范围,从而造成血液安全风险。

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疟原虫rRNA检测

  • 原理:检测新鲜全血中疟原虫的核糖体RNA(rRNA),灵敏度比传统PCR高约1000倍(约3-6个感染红细胞/mL)。
  • 优势:能检出极低浓度的疟原虫感染,有望显著降低TTM风险。
  • 潜力:这种新技术可能成为未来检测疟原虫感染的“金标准”。

随着新rRNA检测技术的推广,输血传播疟疾的风险有望进一步降低。这种技术不仅能检出低浓度的疟原虫感染,还能减少漏检的可能性。未来,结合更精准的检测方法和优化的防控策略,输血传播疟疾的威胁将大大降低,为输血安全提供坚实的帮助。

 

来源:广州血液中心

翻译:廖峭

校对:欧阳剑

 

Laboratory detection of donors implicated in transfusion-transmitted malaria

PMID: 39503566

DOI: 10.1111/trf.18061


点击进入:英文原版PDF查询下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