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每月跨城4小时,这对夫妻坚持做的事,藏着最暖的人间善意

时间:2025-10-24来源:青岛市中心血站作者:青岛市中心血站

        在青岛市中心血站,总能看到一对熟悉的身影——袁忠立和赵瑞娟夫妇。他们背着简单的背包,风尘仆仆地赶来,脸上却带着温柔的笑意。这对夫妻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却藏着打动人心的真诚与坚持。


      故事要从2006年说起。那时,袁忠立先生还在天津,第一次挽起袖子捐献全血,“看着血液慢慢流进血袋,突然觉得自己能为别人做点 什么,这种感觉很踏实。”这一次的经历,在他心里种下了“公益献血”的种子。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朋友推荐,袁忠立了解到青岛市中心血站可以捐献血小板。“听说血小板对临床患者也很重要,尤其是血液病患者,我们就想着能多帮一把。”从那以后,捐献血小板成了他生活里的“固定日程”——基本每半个月来一次,从不轻易间断。更让人暖心的是,他们还把这份善意变成了“家庭传承”。再次献血时,丈夫特意带上了妻子赵瑞娟,“两个人做个伴,互相鼓励,也能多献一份力。”截至现在,丈夫已经捐献血小板28次,妻子也紧随其后,夫妻俩都拿到了青岛市无偿献血荣誉卡。10月18日,他们带着13岁的孩子一起来到了机采大厅,“想让孩子亲眼看看,献血不是一件可怕的事,而是能帮助别人的善举。希望等她长大,也能接过这份责任,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
      为了献血,夫妻俩要付出不少时间成本。他们每次都是坐地铁往返——单程就要1个半小时,来回接近4小时,加上献血前的检查、献血过程,大半天的时间就这样“耗”在了路上。但他们从没有抱怨过:“比起患者急需血液时的焦急,我们这点时间根本不算什么。能帮到别人,比什么都值。”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求名逐利的想法,这对夫妻用一次次的跨城奔波、一回回的挽袖捐献,把“善意”两个字,写得格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