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创新”打造无偿献血“徐州模式”

时间:2021-07-09来源:徐州市中心血站作者:杨大为
       
        新时期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标志着我国正式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7年6月,国务院明确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随着我市加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政府相应提出“建设健康徐州和打造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两个民生目标,旨在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市民健康指数。近年来,周边城市来徐就医人次不断增加,约占我市就医总人次的近50%,病人增加必然会导致临床用血量增加,已经有逐渐演化为季节性、结构性血液紧张,甚至常态性血源紧张这一社会现象的趋势。
        无偿献血是一项事关百姓生命安危的公益事业,血液也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宣传力度、扩大血源渠道、提升质量管理,打造“强宣扩源提质”的无偿献血“徐州模式”,构建起无偿献血城乡一体化三级宣传网络,首创临床供血三级预警响应机制、四层血源保障网络和“五支队伍”建设体系,为我市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保障。作为国内最早实现临床献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城市之一,徐州市连续13届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在人文关怀、法制建设、理念转变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成效显著。连续三年年采血量超过40吨,血源采供安全率持续达到100%
 
        “四个创新”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创新体制机制 无偿献血法制建设走在前列
        1999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地方性无偿献血管理法规—《徐州市无偿献血条例》,近年来全面废旧立新,颁布实施新《徐州市无偿献血条例》,在全省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新条例》最大变化一是明确了政府部门的职责,二是扩大了社会各行业的参与度,三是放宽了献血者年龄上限,四是简化了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报销程序。其他如建立献血者信息反馈回访制度等保障献血者权益等相关内容,均实现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在无偿献血法制建设中起到领航作用。此外,采血点建设也进一步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通过完善采血网点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无偿献血服务体系机制创新,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逐步建立与血液安全责任、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和采血工作量相适应的绩效动态评价制度。
        (二)创新宣传渠道  构建市、县、镇三级宣传网络
        依据全市区域划分、人口密度、商业布局、交通便利和人群流动等情况,全市建成20个采血点、528个乡镇、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无偿献血联络站以及5个科普宣教中心,构建起以固定献血场所为主体、联络点为补充的市县镇三级宣传网络,无偿献血工作逐步向农村延伸。“十三五”期间,为稳固血源,在全省率先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市级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及10支分队,在组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创新”工作机制,即团队建设创新、招募机制创新、宣传方式创新和激励手段创新。自服务队成立以来,一改过去单一发传单宣传招募的模式,通过“五进”活动和文艺演出、为民服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拉近了与广大市民的关系,宣传招募工作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志愿服务队还通过开展“红五月”、无偿献血下乡镇、共建大学生教育基地等本土特色宣传活动,有力推动各市、县(区)无偿献血工作协调发展,形成了以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为主,团体献血为辅,应急献血为补充的血源招募模式,提升了无偿献血抗风险能力。
        (三)创新应急管理  构建“3+4+5”血源应急保障机制
        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血源应急保障“3+4+5”机制构想,即临床供血三级预警响应机制、四层血源保障网络和“五支队伍”体系,有力保障了突发应急事件的血液供应需求。
        “三级预警响应机制”即当血液库存总量分别低于正常库存量的70%、50%、30%这3个级别时,立即启动相应级别预警机制,采取相对应的血源保障方式。“四层血液保障网络”为在全市范围内登记注册5.5万名定期无偿献血人员、驻徐高校4个储备血库联络站,全市卫生系统登记的2万多名无偿献血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等4个层面人员,随时组织参加应急献血,保障紧急用血需求。“五支队伍”包括固定献血者、稀有血型者、应急献血者、成分献血者和志愿服务者,通过开展走进社区、学校、机关、乡镇、企事业的“五进”活动,带动献血宣传招募。
        (四)创新技术驱动  树立血液质量安全标杆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市率先应用过滤去白、病毒灭活、血液辐照等先进血液净化技术,建立献血者屏蔽、保留和归队管理机制,有效地降低了临床输血反应和输血相关病毒传播风险,提高了输血安全性。探索建立跨市区域性血液集中化检测中心,全面杜绝经血传播疾病的现象。加强临床用血指导,积极推动自体输血,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血液输注的有效性。全面完成我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四个平台”建设,同省内其他血站共享数据资源,实现多地血液调拨、血费返还、献血屏蔽的“一站式”服务。2019年实现13家三级医疗机构输血科与中心血站的互联互通,2020年我市5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用血费用直免工作,各项技术指标在省内首屈一指。
 
        无偿献血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一)城市千人口无偿献血率位居领先地位
        多年来,我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为立足点,科学评估采供血发展状况,统筹规划中心血站及分支机构数量,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优化采供血机构设置和布局,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采供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形成“质控上收、服务下沉”的采供血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中心血站建设发展保障水平,确保采供血服务体系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满足群众临床用血需求。“十三五”期间,我市及各县(市、区)年采集血液近40吨,献血人次突破10.4万人,较“十二五” 时期增长近19.4%。城市千人口献血率为16.04‰,高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同时也是全省唯一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占比达80%以上的城市。
        (二)乡镇无偿献血工作特色显著
        在发动最广大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实践过程中,我市形成两个独具特色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模式。一是在铜山区徐庄镇以家庭为依托,农村配电站为纽带,开展献血宣传的“徐庄模式”。通过聘任当地志愿者担任服务站站长和管理员,负责无偿献血的宣传、血液知识的普及,以及献血志愿者的登记造册,定期组织有献血意向的群众参加无偿献血。将无偿献血宣传网络延伸到村、户,达到村村普及、户户知晓,这是无偿献血延伸到边远乡镇的一个特色示范;二是在睢宁县22个乡镇成立了无偿献血联络站,建成覆盖全县各乡镇的无偿献血宣传网络。王林镇卫生院、睢宁森博建材家居广场等26家单位先后授牌无偿献血联络站。多年来,组织动员团体献血活动140多次,共计8284人次,占睢宁县年采血总量的48%,除保障该县临床用血外,还有力支援了我市其他地区。
        (三)率先实现临床用血100%源于无偿献血
        我市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实现不以行政方式下达献血指标、个人献血完全出于自觉自愿,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此外,还进一步建立高效血液动员与储备机制,完善应急献血者档案。截止2020年末,全市登记在册应急自愿无偿献血人员累计已达4万多名,随时能够参加应急献血,确保紧急用血时招之即来、来之能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无偿献血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动员、有效保障了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无偿献血,且全年采血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在无偿献血公益理念的引导下,当下越来越多的献血者由被动的“要我献血”转变为“我要献血”的主动行为。目前,我市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98.6%,登记在册的固定献血者队伍5.5万人、应急献血者队伍3万余人、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1200余人、血小板献血者队伍6000余人,志愿者服务队3000余人,人数全省领先。
        (四)质量管理“三个体系”建设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以血液质量为核心,重点打造血液质量管理“三个体系”。一是健全以自愿无偿献血为基础的血液安全供应体系,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完善献血者屏蔽、归队制度;二是持续改进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血站实验室建设,实现并巩固核酸检测全覆盖;三是不断加强以哨点监测为基础的血液安全监测体系,切实阻断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经输血途径传播。
        目前我市临床成分输血率在99.9%以上,实现了一血多用、节约血液资源、提高疗效和安全以及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预期效果。血液检测技术率先通过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以及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首批完成国家HTLV(人类嗜T细胞病毒)监测工作的试点城市。在江苏省血液安全岗位技能竞赛中,我市包揽4个单项业务的第一名以及团体第一,为血液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