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思考】采供血亟待增机构强投入建机制

时间:2021-07-09来源:浙江省血液中心作者:浙江省血液中心

        今年的6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在我国,近些年采供血工作得到各方重视和支持,保障机制逐渐完善。但是,血液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季节性血液紧张、血站人财物保障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省、市、县三级采供血服务机构网络建设存在一定欠缺,尤其是县级采供血服务机构缺位,造成献血服务不能有效覆盖社会全人群。另外,在城市繁华地段,献血点拓展难,建立理想的固定献血屋更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献血的不便。
         采供血机构作为公益性公共卫生机构的定位和性质非常明确,与此相对的是投入保障不到位。具体表现为:采供血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且编制不足、编外人员占比过高,人员增长滞后于医疗服务和采供血服务增长的实际需求;财政投入不足,尤其是人员经费保障不足,造成采供血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某种程度上低于同级医疗机构的薪酬水平。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采供血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深入的思考:
       为了破解上述难题,我们认为,需要制定区域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建立健全采供血机构服务网络。按照“质控上收、服务下沉”的理念,调研制订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争取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三级采供血服务网络。省级血液中心、市级中心血站按辖区人口、医疗资源、服务能力等细化明确职责任务;县级中心血库按照实际情况独立或挂靠运行,原则上每个县(区)均建设一家机构或一个固定献血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献血服务网络。
 
        更重要的是,要维护血站的公益性定位。充分考虑采供血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机构的一般属性和直接服务于临床的特点,对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优先按照公益二类管理,给予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对县级采供血机构,优先按照公益一类管理,由财政保障其人员经费、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制定出台采供血机构编制文件,明确人员配备标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优化岗位设置,创新用人政策,妥善解决大量编外用人问题。另外,要参照同级医疗机构薪酬情况,合理确定采供血工作人员薪酬水平,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当前,各级政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谋划,增机构、强投入、建机制,从源头上解决采供血机构财政投入不足、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推动采供血工作高质量发展。